7x24小时咨询热线
020-29126918
华侨港澳台联考培训学校 >
暨港港澳台侨联考培训学校 >
学校介绍
2025-08-07阅读:108次
随着2025年港澳台联考录取结果陆续公布,不少2026届家长开始关注两个核心问题:“港澳台联考会被取消吗?”以及“明年录取率还会继续下跌吗?”
本文将围绕政策稳定性、本科录取趋势及应对策略进行全面解读,为港澳台考生家庭提供提前规划的参考依据。
一、港澳台联考的取消可能性:
从近年政策走势与教育部表态来看,港澳台联考作为国家“统战+教育融合”的重要工具,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被取消,稳定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政策延续性明确
自2018年制度正式确立以来,联考体系持续优化。2025年不仅新增西湖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等招生高校,还在扩大双一流、211参与度,体现出结构性升级而非收缩。
2. 战略意义优先于选拔功能
联考不仅是升学通道,更承担着港澳台青年融入国家教育体系的功能定位。2025年教育部再次明确表态:联考制度将长期稳定实施,并计划通过小步快跑式调整进一步完善。
3. 身份审核标准提升
2024年起,华侨生“海牙认证”、港澳台生“居留满两年”等审核机制全面落地,政策重心已转向规范化与公平化,而非废除路径。即使未来调整,也将至少提前1-2年发布过渡通知,确保考生权益不受影响。
二、2026届本科录取率预测:
结合历年数据变化及最新政策动态,如果2026年港澳台联考本科不扩招,2026届联考本科录取率极可能降至50%之间。主要依据如下:
1. 报考人数增长显著,
扩招幅度跟不上
报考人数预估:2026届考生多出生于2008年,正值“双非港宝”生源高峰。预计报考人数将达1.36万至1.43万人,同比增长约15%-20%。
招生计划增幅有限:2025年全国招生计划为6311人,2026年即便扩招,也难超过6600人,扩张速度明显滞后。
预估录取率:按1.4万考生、6600个名额计算,录取率仅47.1%,若扩招未达预期,录取率或跌破50%红线。
2. 指标浪费与志愿“内卷”并存
多路径分流影响录取:越来越多考生同步参加澳门四校联考、DSE、两校联考等升学路径,造成大量高分考生弃档、退档。例如,2025年华侨大学仅录第一志愿,非一志愿录取线暴涨40分,部分名额被迫浪费。
高分段竞争更加激烈:2025年理科560分以上人数约1862人,但985录取名额基本不变,预计2026年这一竞争态势将更严峻。
3. 政策变量与区域差异需警惕
华侨生政策收紧,港澳考生压力上升:2026年起,华侨身份需提前四年规划,预计通过率下降30%以上,将有更多家庭转投港澳路径,进一步加剧竞争。
区域录取名额差异可能加大:未来政策或尝试引入区域配额机制,如广东、福建等考生人数占比过高,可能面临实际录取率低于全国平均的局面。
三、应对策略建议:
1. 联考+两校联考“双路径”并行
两校联考(暨大+华大):考试题型与联考高度相似,是极具性价比的保底通道。
预科缓冲:如华侨大学预科最低录取线低,转本率超过70%,适合文化基础较弱的考生作为“曲线升本”方案。
2. 院校选择策略灵活调整
冲刺策略:重点关注首年招生的交叉学科专业(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与传媒融合方向),部分高校存在“热度未形成,录取线较低”的机会窗口。
保底策略:避开热门专业扎堆,关注西部地区或冷门专业(如哲学、地质、教育类),往年录取线普遍低于热门方向30-50分。
3. 备考侧重点精准提升
数学:聚焦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提分块,掌握情境转化、函数建模等新题型。
英语:重视听力与语法改错,难度高于高考,建议词汇量突破4000词以上。
综合科目:
文科注重历史时间轴与材料整合能力;
理科突出力学、电磁学实验题型的答题规范与公式套用。
港澳台联考作为国家教育对接港澳台地区的核心机制,短期内不会被取消,但竞争强度已不容忽视。面对2026年可能跌破50%的本科录取率,考生与家长应尽早制定多元升学策略,结合联考主线、两校保底、澳门四校联考兼顾,确保在多变的升学格局中赢得主动权。
如果您还想了解:港澳台侨联考强化班,港澳台侨升学规划,港澳台侨联考报考,志愿填报等联考相关问题,可以扫下方二维码添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咨询。或者拨打招生办老师咨询热线:
扫码添加老师咨询详情
暨港港澳台侨联考培训学校
认证等级
深圳蜂窝留学
已获港澳台联考培训学校V2信誉等级认证
信誉值
与港澳台联考培训学校签订读书保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