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内地吸引港澳台优秀人才回流的政策越来越完善,港澳台联考的这条路,将会有越来越多人选择,相较于内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港澳台联考简单得多。
关于港澳台联考中的几大“骗局”,你必须要知道!
根据全国联招办从2011年开始(2015年除外)公布的数据,华侨生联考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一本线连续几年都是400分,普通院校300分,艺术体育类200分。
理论上说,400分以上就可以申请清北、复旦、交通、人大等130多所院校。但要注意的是,最低录取分数线不是学校的实际最低录取分数,这是国家为保障人才质量划出的最低录取分数,各校的实际分数线是择优录取的。在400录取分数线批次的学校,低于400分的学生报了也录取不了,高于400分可以报名,但也是在报考学生中择优录取。所以要想进入清华北大,联考排名也得是在头部的十几个。
暨南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参考值在430~450分,为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也有不少500多分的同学主动报考暨大。如果学生只考到300分以下,是没有暨大保底的,普通二本院校也上不了,需要考虑预科、复读或者另谋其他升学途径。
联考本质上是一种筛选考试,择优录取,不是部分人吹嘘的那样“985和211随便上”。但是由于联考参加的人数更少,难度更低,港澳台联考和华侨生凭借港澳台联考,能录取上比高考同样分数线更好的学校。
有家长误以为华侨生联考和港澳台联考是两个考试,竞争不一样。实际上两个名称,指的都是同一个考试,所有录取名额,华侨、港、澳、台四种学生一起共享,是同一个升学竞争赛道。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与华侨生和港澳台生所需要提供的证件和居留时间不一样。

主要是不同身份报考所需要提供的证件和居留时限不一样。根据《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报考港澳台华侨生联考,考生需要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须为学历教育),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以香港身份报考港澳台华侨生联考:考生是需要持有回乡证的,除了孩子是单程证赴港的,通过优才、专才、进修等方式获取港籍身份的,想要参加联考,得先 满7年拿到香港永居。
以华侨生身份报考联考:对考生本人和其父母一方须同时满足在住在国的居住时间要求,更为复杂:
考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须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2年(截至报名结束日),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其中考生本人须在报名前2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若考生本人或其父母一方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且考生本人在报名前5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的。另外,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
港籍身份不需要“实际累计居留”,一般这批学生一直在内地上学,基础打得好,更有利于升学;而华侨生虽然需要计算“实际累积居留”,相比港籍临时身份转正要7年,华侨生获取联考资格的耗时较短。
想走联考升学通道的家长,一定要注意时间节点,千万不要临考试了发现“港籍没拿到永居”“华侨生居留时间不足”等,不符合联考报名资格,也不能参加高考,港生想转考DSE又没准备等问题耽误升学。身份规划要踩准时间点,要不然会白白的劳民伤财。
华侨生联考和DSE的区别在于,如果单从考试的内容来比较,华侨生联考的难度比DSE大,报考门槛也相对高一点(内地高中学籍),但这个考试申请内地优质学校录取的竞争压力比DSE小一些,且录取学校数量上也比DSE多(联考可报336所,DSE可报132所)。如果是想选择国内大学,回国发展,更建议参加港澳台联考,如果想去国外发展,更加建议去走DSE路线。
内地高等院校:132所内地高等院校凭DSE成绩免试
海外院校:超过300所海外大学认可DSE成绩
香港:8所本地高等院校用DSE申请录取率达40%
台湾:约140所高等院校接受DSE报读
德国:超过300所德国公立大学以DSE成绩(核心科目+两个选修科目达到第3级或以上)录取
不建议两个同时参加,DSE一般在4月考试,联考一般是5月,二者时间并不冲突,所以在时间上来看,两者都可以参加,但是,两个考试课程学习和备考方向完全不同,两者兼顾压力非常大,建议二选一集中精力。
2023港澳台联考人数暴涨50%
港澳台侨生报考没有优势了吗?
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港澳台联考报考人数超7000余人,预计以后报考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很多学子和家长担心自己会不会录取不上?这条道路会不会越来越卷?
相较于参加国内高考,港澳台侨生参加联考的优势更加显著,不仅语言优势明显,竞争压力小,录取率也是高考的两倍,如果分数不够也可以报考预科,退路有保障。虽然报考人数增加,但是各大高校提供的学位名额依旧时充足的,同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逐年增加,给予港澳台侨学子更多的机会,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自己没有优势,要考好的学校,同时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只要坚持,相信大家可以如愿以偿进入自己期望的大学。